【兒童食育現場 (2) 】我為什麼開始做食農草地課?從土地到餐桌是什麼意思?
先聊聊從土地到餐桌是什麼意思吧!
從土地到餐桌,英文是From farm to table,也有人說是從產地到餐桌。這個名詞解釋,其實是一個很具體的畫面。
讓我們想像一下,泥土上長著各種植物、作物,例如、稻米、小番茄、地瓜葉、芒果樹、土裡還長著馬鈴薯、白蘿蔔......然後我們採收、洗淨、削皮、燉煮、放上餐桌~
噹啷!~然後就可以吃了!
就這樣,很簡單吧!不過,也沒這麼簡單啦。
這些作物是長在什麼樣的泥土裡?用什麼方式照顧呢?有灑農藥或除草劑嗎?或是與生態共存的草生栽培(不除草)呢?
這個芒果是從台南宅配到台北,或是空運到日本的超市貨架上呢?(這個則是食物的碳哩程)
每一個環節,會有不同的友善環境程度,所以我們選擇食物的時候,就是一種投票。
有意識地選擇食物,就是在投票給我們想要的未來!
食物是我們與大自然最近的距離
《一座發燒小行星的未來飲食法》的作者安娜.拉佩曾經在大學課堂裡詢問學生,你們最近一次的自然體驗是什麼?
有學生說是週末去了海邊,有學生說上個月去登山......
安娜.拉佩再問學生,你們有吃早餐嗎?學生紛紛舉起了手。
她接著說:「其實,早餐的食物是不是來自大自然呢?你們知道嗎?我們吃的每一餐都是自然的體驗。」
食農草地課的緣起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把餐桌移到真正的泥土上呢?」有一天,我這麼問自己。
然後答案就出來了,有什麼不可以呢?沒有什麼不可以啊!
那就這麼做吧!
所以從2016的冬天靈光乍現開始,我們就這麼傻傻推出了一系列的戶外親子課程。
我們爬樹!我們野餐!我們認識冬天暖呼呼的香料!我們還一邊吃春天清爽的豆苗沙拉(兒童版),一邊種豆芽菜!
走過疫情的社會疏離、AI給人類智慧的大哉問,我們還能夠捧在手心,珍貴的、不變的價值是什麼?
這段時間靜靜沉澱的食農草地課,兀自在泥土上長出了更純粹的意義。
因為一份召喚,我們即將重啟食農草地課的概念場次(點擊進入),如果夠幸運的話,我們會成為長期的夥伴,繼續聊下去。
未完,待續。
閱讀更多
Credit:
1. 冬陽文化2016-2018親子戶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