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破解越好的減重迷思 (2)【保健食品減重法的邏輯謬誤】錯在哪裡?
常見的保健食品減重法
你買過保健食品嗎?我主要買過魚油、綜合維他命,還有給長輩清血路的山苦瓜錠,都不是為了減重。那你呢?常見的保健食品減重法,包括使用各種被宣稱能夠促進減重的營養補充品、草本補品和其他保健食品。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例子:
1. 高蛋白粉:
是一種被用作增加蛋白質攝取的補充品,通常在運動後飲用。高蛋白粉包括乳清蛋白、乳清分離蛋白、大豆蛋白、豌豆蛋白等,有牛乳來源,也有植物性來源。高蛋白粉商品琳瑯滿目,有各種受歡迎的口味、甜度。
不過高蛋白粉並不神奇,它的主要營養成分歸類在蛋白質,只是一種方便攝取的非原型蛋白質。
2. 果汁排毒飲食:
以果汁、果蔬汁為主,據稱可以排毒並幫助減重。這個小時候很流行,現在也還是有人相信。前陣子有一位「只吃蔬果」的網紅過世,死因是營養不良。
3. 綠茶萃取物:
含有咖啡因和抗氧化劑,被宣稱有助於代謝提升和減重。
4. 褐藻萃取物:
被聲稱具有褐藻素,據說有助於減少脂肪吸收。
5. 其他各式各樣的萃取物、OO素、XX素:
有許多保健食品,都被宣稱有可以抑制食慾、減少吸收、燃燒脂肪、幫助控制體重等各種功能。保健食品減重法的潛在問題
使用保健食品減重可能會面臨一些潛在的問題:1. 營養不均衡:
原型食物的營養更為豐富多元。如果過度依賴保健食品、減少原型食物的攝取,可能導致整體營養不均衡,缺乏身體所需的多樣化營養。
2. 過度依賴:
保健食品可能導致對正確飲食和生活方式的過度依賴,而忽略整體健康,例如忘了紓壓、打造良好睡眠習慣、缺乏運動習慣等。
3. 效果不確定:
許多保健食品的減重效果缺乏科學支持,效果可能因人而異。別忘了,保健食品就是因為為缺乏科學支持所以才「只是保健食品」,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的話,廠商會把有效成分申請為藥物,而不是屈就當個保健食品!
4. 難以持續:
一些保健食品減重法可能難以長期持續,有些過於昂貴,有些因生活型態轉變忘了吃、變得不好買等等。
5. 不良反應:
部分保健食品可能導致不良反應,如消化不良、過敏反應或與某些藥物的相互作用。有些新興保健食品(藤黃果,Garcinia cambogia)後來被發現有肝毒性。
6. 經濟負擔:
購買大量保健食品可能對財務產生影響,尤其是如果它們並未產生預期的減重效果,使用者懷疑自己是不是課金不夠虔誠的時候,可能會付出過多的金錢來彌補失落感。
7. 心理影響:
依賴保健食品可能導致對身體形象和飲食的不正確觀念,覺得自己有努力(雖然這個努力只是花錢買保健食品,但也是一種付出),自我懷疑為什麼努力沒有獲得回報?進而影響心理健康。
為什麼保健食品的減重效果並不明確,民眾仍然對購買保健食品趨之若鶩?其中有哪些邏輯謬誤?
跟跟上一篇類似,人們不管是思考或行動上會有想走捷徑的天性,但是研究發現,思考捷徑不見得是正確的道路。那麼保健食品減重法中可能存在著哪些邏輯謬誤呢?1. 不完整的理解(Incomplete Understanding):
人們傾向找到簡單的答案。當廠商宣稱單一保健食品就足以解決複雜的減重問題時,人們時常會忽略飲食、運動和生活方式的交互作用。此時廠商通常會提出更多種保健食品作為解決方案,而人們購買更多保健食品,卻仍然是不完整的理解。
2. 過度簡化(Oversimplification):
將減重問題過度簡化為只需依賴特定的保健食品,而忽略了整體營養、熱量平衡、食物品質的重要性。
3. 忽略個體差異(Igno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假設每個人對同一種保健食品的反應都相同,忽視了個體差異和生理變化。保健食品通常沒有做夠大的科學研究,來做出足夠有效的統計數據。
4. 急功近利(Quick Fix Fallacy):
誤以為單一保健食品可以迅速達到減重目標,而忽視了健康減重需要時間和持久的努力。
5. 缺乏科學根據(Lack of Scientific Basis):
一些保健食品的減重效應可能缺乏科學支持,而且其效果可能因人而異。上篇文章有提到,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的話,廠商就會把有效成分申請為藥物,拿去賺大錢,不會淪落為只是保健商品。
6. 過分強調單一成分(Overemphasis on Single Ingredient):
過於強調單一保健食品中的某種成分,而忽視了整體飲食的綜合效應。
7. 忽略長期影響(Neglecting Long-Term Impact):
可能忽視了長期使用某種保健食品可能對健康帶來的潛在風險。如前所述,有些新興保健食品(藤黃果,Garcinia cambogia)後來在許多個案報告當中都被發現有肝毒性。
因為我們有中醫食療的醫食同源傳統,所以可能會有「保健食品不是藥、不用擔心藥性太強」的迷思。相反地,反而是新興保健食品,沒有足夠時間驗證它無害,更需要小心。
再次強調,在減重時,應盡量考慮完整的方法,包括均衡的飲食、適量的運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依賴單一保健食品。在考慮使用保健食品前,最好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