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S時事筆記 (5)】168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不能將低全因死亡風險?分析可能的3大研究偏誤

【ANN'S時事筆記 (5)】168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不能將低全因死亡風險?分析可能的3大研究偏誤


168又怎麼了?


今天來聊整體生活節奏吧!不少減重者、甚至不少學者,都認為限時進食生活型態(例如把進食時間限制在10小時內、8小時內)對健康有幫助。

因此這兩天美國心臟協會這篇關於限時進食的逆風海報,其研究方法與結論備受討論。新聞稿在此,我用google網頁翻譯後將新聞稿截圖如下:







可能造成研究偏誤的原因


這篇新聞稿自己說得很清楚,進食時間是受試者自己回憶的,會受到回憶不準確的影響。關於限時進食的健康研究,只按照進食時間分組,去研究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與全因死亡風險,但是沒有比較其他會造成影響的健康因素、飲食內容。

這樣會有哪些研究方法造成的偏誤呢?


1. 混淆因素:

󠀠
沒有考慮其他健康狀況和飲食內容,可能會忽略其他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的因素,例如吸煙、運動、遺傳因素、體重和其他疾病狀況等。這些因素在研究結果中的影響可能被混淆,從而影響結論的準確性。
󠀠

2. 飲食內容:

󠀠
進食時間雖然重要(例如至少睡覺時間不建議一直吃),但飲食內容同樣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不同的飲食模式可能會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產生不同的影響。沒有考慮到飲食內容,無法全面評估進食時間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

3. 研究方法與統計推論:

󠀠
(1) 由於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可能存在統計偏差。畢竟研究方法並不是住在實驗室,而是自己回憶吃飯時間,其實一個人自己說有16-8、有14-10,和另一個人說沒吃什麼也會胖一樣,受到記憶偏誤的影響很大。
󠀠
(2) 即使「統計上」觀察到某種數學相關性,也無法確定是否存在因果關係。相關不等於因果,更何況可能造成混淆的變項也沒控制。
󠀠

小結


這樣的研究方法可能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會導致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受到懷疑,也會誤導人們對進食時間對心血管健康的理解。
󠀠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進食時間對心血管健康、全因死亡率的影響,應該考慮到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並進行更完整的研究!


閱讀更多


2. (下集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