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s飲食心理筆記 (2)】我為什麼會有情緒進食?想感覺好一點並沒有錯,錯的是...
食物中的安慰與溫暖
假想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遠古的草原上,有一個叫做石頭部落的原始部落。這個部落的人們過著簡單的生活,每天都要面對各種挑戰,比如尋找食物、保護部落免受野獸的襲擊等。
有一天,部落裡的獵人們出去打獵,但遇到了一場暴風雨,回到部落時卻一無所獲。這讓整個部落的氣氛變得沉重,每個人都感到沮喪和疲憊。
為了轉移注意力,部落裡的婦女開始準備食物,用所剩不多的存糧,煮湯、烤肉,並準備了一些甜美的水果。
這些美味的食物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吸引了部落裡每個人的注意力。於是,大家開始圍坐在一起,享受美食,聊天,分享彼此的經歷。
食物雖然簡單,卻讓整個部落的氣氛變得愉快起來。人們在食物中找到了安慰和溫暖,讓他們忘卻了一時的挫折和困難,有力量面對下一次的挑戰。
我們可以想像,從遠古時代,人們就會從食物得到安慰和快樂,這不是現代文明病的專利。
是的,食物帶來的愉悅感對人類的存活具有重要的幫助。
我們可以想像,從遠古時代,人們就會從食物得到安慰和快樂,這不是現代文明病的專利。
食物帶來的愉悅感對人類的存活有幫助嗎?
是的,食物帶來的愉悅感對人類的存活具有重要的幫助。
在心理學上,這種愉悅感不僅使人們更樂於尋找食物、吃東西,在打獵與採集的分工合作中、在食物的分享中,更有助於維持社會聯繫,進而促進存活和繁衍。
Ann想跟你說,想感覺好一點並沒有錯。
我為什麼會有情緒進食?
情緒進食通常是指在面對情緒波動時,人們使用飲食來因應情緒的一種行為。
這種行為可能是為了尋求安慰、放鬆或愉悅感,以緩解情緒上的不適。例如,當人感到悲傷、焦慮、孤獨或無聊時,他們可能會藉由進食來轉移注意力或緩解情緒。
依賴進食來獲得幸福感和愉悅感不行嗎?
Ann想跟你說,想感覺好一點並沒有錯。
錯的是,如果只靠情緒進食一個方法,可能會有一些你其實不想要的結果。
1. 過度進食與肥胖:
心情不好就吃東西,可能導致過度進食、體重增加,引發肥胖和相關的健康問題,例如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壓。
(五項符合三項就有!你有代謝症候群嗎?幫你把衛福部代謝症候群學習手冊寄到email:https://reurl.cc/WvEKEk)
2. 心理依賴與成癮:
如果吃東西的愉悅感,可以讓人擺脫這次的不開心,那麼當下次又不開心時,也會傾向再次選擇吃東西來解決。當這個行為模式逐漸變成習慣,遇到情緒不穩定或壓力增加時,我們會很容易不自覺依賴進食來緩解情緒,而忽略其他更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從而加劇不健康的進食習慣。
3. 情緒波動不穩定:
過去的Ann在疲憊的時候,只要拿著一杯黑糖珍奶時,心情就會變得非常期待。喝下去的第一口,整個人都快飛起來,超開心的。
接著,喝掉半杯時,享受的程度就慢慢降低了。最後1/3杯的飲料,基本上是喝了沒感覺,但是一直想念著第一口那種強烈的愉悅感。
此時我們的感官早已飽和鈍化,最後再怎麼大口喝也沒辦法得到一開始的感受。
然後喝完才沒多久,當血糖迅速降低時,不開心的感覺又跑出來了。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再喝一杯黑糖珍奶嗎?
你會發現,當進食只能感到短暫滿足情感,我們就會沮喪和焦慮,進而陷入負面情緒循環,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我們下一篇再繼續聊,如果我有情緒進食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 【Ann's飲食心理筆記 (3)】待續:)
6. 參考資料:雙和醫院/正念飲食